2025年伊始,武进区公物仓已为区数据局、区公安局、区审计局、区就业服务中心等16个部门单位顺利完成303件(套)归集物资的调拨工作。近年来,武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准确把握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责任务,围绕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信息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优化、集中统一管理、跨层级联动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公物仓“1234”创新运行体系建设成效凸显。
践行“一站式”管理。一是聚焦管理全流程。确立保障、管理、服务的统一标准,坚持“先调剂、后采购”的原则,各部门优先调配存量资产,难以内部解决的由公物仓统一调剂,临时机构一律通过公物仓配置。二是聚焦管理核心问题。紧紧围绕机关事务“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这一核心,瞄准体制机制障碍、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出台《常州市武进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关于印发常州市武进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武进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家具集中统一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暂行)》《常州市武进区公益仓创新建设实施方案》等四项管理制度。三是聚焦优化管理机制。明确公物仓资产归集、调拨、借用、处置审批及公物仓信息系统采购端操作等五项流程,规范资产入库验收管理、出库管理、在库物资管理、安全卫生管理、库房温湿度及防霉虫害管理、维修(再利用)标准管理、包装运输管理等七项日常管理细则,以优化公物仓管理机制,实现闲置资产共享共用效率的最优化。
探索“两条线”运行。一是虚拟+实体。实施“虚拟仓+实体仓”多路径并行,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内生发展的需求、多元业务的加持,持续拓展公物仓应用功能向多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共享范围和规模,推进闲置资产全口径、全覆盖、全过程管理。二是线上+线下。依托“武进区公物仓管理”系统,实现在线调拨、借用、归集申请“一网通办”,流程由繁及简,持续提升公物仓协同运行效率。线下采取“一物一码”智慧仓储模式,配套提供物资维修、搬运运输,打造出仓一站式服务,优化资产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服务和体验。三是内部+外部。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对内定期盘点公物仓内资产,对外主动与全区涉及搬迁、机构改革等有资产调剂需求的单位对接,提前预备调拨物资,确保服务的精准性。2024年,资产累计入库4103件,其中超七成为归集类资产,共计2990件(套),归集资产再利用1693件(套),借调至101家单位,累计节约资金达285万余元,资产的二次利用率达56.6%。
构建“三类仓”融合。夯实“实体仓”基础。科学划分线上体验区、宣传展示区、维修再利用区、办公家具标准示范区、存储区等五大功能区,采用“一物一码”的智慧仓储模式,提供物资维修、搬运运输等配套服务,实现一站式出仓。同时,安装安防设备,确保资产存放安全。扩大“公益仓”效应。构建资产从入仓、捐赠、出仓、处置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开辟将存量国有资产捐赠给社会的新途径。2023年4月,武进区公益仓第一批捐赠物资正式移交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实现了武进区公益仓成立以来公益物资捐赠的“第一单”,2024年又完成两笔公益捐赠。迄今为止,公益仓累计入库资产达8929件,公益物资累计捐赠3批共121件。深挖“罚没仓”潜力。为有效解决武进烟草分局罚没物资存储难的问题,中心在现有实体仓基础上打造公物仓专业分仓--“罚没仓”,提供恒温、恒湿、规范、安全的存储环境。同时,积极与烟草、区市监局等部门加强工作对接,推动罚没物资入仓、出仓、管理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提升罚没物资管理规范、安全和便捷水平。
推动“四层级”联动。积极对接省、市级公物仓体系,融入省、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调剂机制,由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小循环”向全市、全省范围内“大循环”转变,实现存量资产盘活的整体效益最大化,让“沉睡”的国有资产“活起来”。先后完成借用一批档案柜至常州市信访局、集中调剂一批办公桌椅至滆湖水域专属网格武进指挥中心等跨级调剂任务。目前,共计完成联动调剂业务6单,累计调拨资产33件,节约资金6.5万余元。
武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将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实际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高点谋划、高位推动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筑牢以公物仓为载体的资产管理根基,积极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武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钱玉洁 高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