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狠抓资产利用、资源循环、资金节约,重点从夯实基础、降本增效、品牌拓展三方面发力,从严从实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一、聚焦管理效能,提升资产节约利用率
从优整合办公用房。秉持“集中统一、共享公用”原则,根据全区国有资产整合、机构改革等要求,完成涉改单位和党校大楼办公用房整合方案,下一步将盘活非集中办公区办公用房面积约3000㎡和市民中心办公用房面积约400㎡,计划将20000㎡闲置房产交国有公司市场化运营。对城运中心建设、公证处搬迁、应急管理局执法大队进行统筹谋划,可节约办公用房面积5000平方米。积极督促市场监管局儒林分局退租,节约办公用房面积1066平方米,年节约租金34万元。
从实提升公物仓功能。进一步打造“慧享仓”品牌,完善“实体仓+虚拟仓”框架,分设并改造展示区、摆放区、维修区。入仓资产4个大类、34个小类,共1235件(套),价值65.48万元。建仓以来,先后为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全区主题教育、村镇选举、经济普查等调剂办公设备45批次、合计562件,累计节约财政支出35.26万元。被评为市级四星级公物仓。
从细抓好公车管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租车公务出行做出“双下降”(租车次数下降、租车费用下降)规定,全区年租车费用同比下降13.77%,其中区级部门租车费用同比下降46.4%。定期分析研判,结合车辆使用寿命和行车里程,动态分析维修费用、油耗数据,提醒司勤人员车况变化,及时调整使用频次,做好车辆报废更新工作,2023年公车总费用同比下降14.77%。调整优化车辆编制,合计收回58个空编。2辆长期闲置停放的5座小型客车经修复后继续使用。报废55辆。
二、聚焦节约优先,推进新能源“三率”新增长
提升屋面光伏项目“见板率”。以“公共机构节能引领党政机关绿色低碳新风尚”为课题,打造市民中心、金坛经开区管委会(中德产业园)交流中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面积1.6万平方米,容量1.819兆瓦,年平均发电量预计可达183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00吨、减排二氧化碳1264吨。有序推进腾创科技产业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殡仪馆、农业农村局(老大院)、人社局等多个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约8.9兆瓦。
提升充(放、检)电设施“见桩率”。打造节能示范项目,建成中德产业园公共机构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项目,由120KW光伏车棚、6套交流充电桩、2套V2G充电桩、2套360KW直流快充充电桩、200KW储能柜组成,实现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余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反向送电等功能,构建“发储送用”零碳微循环系统。建成金坛体育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由一座400千瓦光伏车棚、两套100千瓦/215千瓦时储能系统、4台120千瓦双枪一体充电桩和24台160千瓦双枪一体充电桩组成的一个微电网。配置充电车位64个。该充电站全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近100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5吨,节约标煤251吨。
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序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增强干部职工节能降碳意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已批复计划采购新能源汽车38辆,在公务用车更新购置计划中占比100%,确保3年内全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30%以上。
三、聚焦管理成本,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
建立成本管控机制。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按照“查漏补缺、切实可行”的思路,修订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管理制度》(2024版),初步形成综合类、内部管理类、第三方服务单位岗位类3类30项制度,持续提升制度的导向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以制度建设助推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机关运行降本增效。
优化资金节约举措。加强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盘点所有外包项目,整合零散项目,完善细节管理,压缩资金支出。通过规范招标程序和加强过程监管,多方市场调研,调整服务模式,结合维修费用将半包改成全包,整合不同集中办公区同一类项目打包招标,政府采购资金年节约近300万元。由专业机构对净水器、变电站、音控等项目的维保费精细化测算,年费用同比下降10%。
强化考核提质增效。成立考核小组,对第三方服务单位合同履约全程监管,实行绩效考核。对物业、食堂、安保等单位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人员缺额进行费用倒扣。牵头组织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组,分析就餐数据,预判就餐人数,合理制定食材采购计划,提供小份餐、半份菜,提醒按需取餐,向不文明用餐行为说“不”。
(金坛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周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