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三化一年”这一棒
奋力开创全市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2019年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思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7日)
恽淇丞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机关事务思路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凝聚共识,科学谋划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着眼于新时期机关事务发展的形势任务,立足于常州机关事务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提出了推进2121计划、三大社区、四项工程建设的“234”工作思路。围绕“234”工作思路,机关各处室各单位对标找差、奋力赶超,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机关事务各项工作全面赶超、全面创新、全面提升的可喜局面。一年多工作收获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奋力开创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下一步如何实现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有哪些、路径在哪里、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如何打造常州机关事务亮点特色,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谋划,精准发力!另外,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事管局今年组织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今天的务虚会也是一个活动的总结会、报告会,交流学习活动的成果,学以致用为机关事务改革创新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汇聚思想共识。
同志们:我们利用近一天时间,围绕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机关事务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基层建设年“三化一年”为切入点,大家畅所欲言,共谋发展,谈思路、谈想法、谈建议,对大家提出的思路对策、意见建议,我们要作进一步的梳理、研究,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谋划好今后的工作,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以“234”工作为统领,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管理工作亮点纷呈,服务保障多姿多彩,引领全市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迈入新时代。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改革工作掷地有声。定一项,改一项,成一项,一系列改革承诺逐步兑现。坚持以“七个统一”为抓手,围绕“办公用房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主线,突出“提升管理效率、规范使用行为、优化服务保障”三大重点,强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三项基础支撑,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以“四化同步”为抓手,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国有企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深化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三督查一整改”为抓手,严格落实办公用房、公务用车、领导生活待遇、内部食堂等的监督管理职能,其中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常态长效化监管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以“财管家”为抓手,成立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推进机关财务结算转型取得新发展。坚持以“优化职能建设”为抓手,深化行政中心管理处内设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二、创新转型拔地而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新转型中付出艰苦努力。落实市委巡察整改要求,逐条逐项推进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积极构建集中采购、内部审计、内部巡查“三位一体”的内控机制,内控体系初步建成。启动党建网格化工程,不断丰富走访形式和内容,全年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办结率达80%以上,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提升。精心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成立局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研究会,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全局蔚然成风。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引导基金、垃圾分类等工作,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监督得到加强。全面启动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出台一系列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启动安保标准化、会务标准化试点,用标准化的理念、方法推动工作的意识得到强化。推进红色关怀、蓝色环境、绿色通道“红蓝绿”工作,以及“520”“5100”名园名师“两个人才培养工程”,队伍建设得到发展。
三、惠民实事落地见效。一切为了机关干部职工美好生活,聚焦民生,服务机关。推进市纪委监委办公办案场所改造、异地交流市领导集中周转房、吴青霞纪念馆、老年大学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及机关幼儿园异地新建,打造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民生工程。推进行政中心厨余垃圾集中处理、楼顶绿化改造、地下车库照明改造、智能垃圾分类、角房空调系统改造、小厨宝等一系列项目建设,为建设绿色社区、提升生活品质竭尽全力。优化“明厨亮灶”工程,成立行政中心膳食管理委员会,持续推行“微创新”“微刺激”服务,机关食堂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实现从“众口难调”到“众口称赞”的转折。深入打造人文社区,推进“勤”系列品牌服务,在“勤务站”“勤平安”“勤学习”取得成效后,又将推出“勤学习”“勤健康”项目,机关事务人的用心和执着深入人心。
四、信息宣传硕果累累。小载体、大窗口,注重对外发声,讲好机关事务发展新故事、好故事。全年共发布各类宣传信息650余篇(条),其中,中央和省录用240多条,市本级录用100余条,信息宣传工作在全省同行处于领先地位。党建网格化工程的做法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江苏机关党建等省以上媒体转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的做法先后三次被国管局杂志作专题介绍。中央车改办高度评价我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四化同步”工作。市领导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多次作出批示。另外,《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努力开启机关事务管理发展新征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融合高质量发展》《用新思想新精神破解“七化”命题》《深化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坚持示范引领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以“234”工作为指引不断提升能力素质锤炼干事作风》《推动“六个文化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以“两个督查”推动“两个办法”落地见效》《构建春节期间作风建设“安全网”》等20余篇稿件,先后发表于《中国机关后勤》《江苏机关后勤》《常州社会科学》及市委《开创》、市纪委《清风苑》等中央和省市各类媒体杂志网站,极大地提升了常州机关事务工作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饱含酸甜苦辣,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们一直在奋力爬坡过坎,忍辱负重前行;也是不断追赶的一年,因为我们一直在对标找差,伺机弯道超越;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因为通过努力,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既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还不错”。因为我们在改革发展中欣喜地看到,事管局这支队伍是能干事,肯干事,可以干成事的,是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全体事管局人的“辛苦指数”,换来了机关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赢得了机关干部职工的点赞和肯定,为我们事管局人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记得一年前,省局盛局长来常调研,提出要增强新时期机关事务人的尊崇感,当时很受启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相信每一位机关事务人的尊崇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还不够”。因为我们在改革发展中也有一些困惑,有的同志“主人翁”意识不强,“精气神”不集中,主动作为欲望不强烈;有的同志习惯于在老办法老路子里兜兜转转,守成守业,不善创新,不敢创新,创新作为激情不强烈;有些工作启动了却没有了“下文”,推进力度达不到预期等等,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切为了机关事务局的美好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只有通过我们这代人的拼搏和付出,才能为事管局的美好未来打下好的基础。
未来已来,改革的大门已经打开,发展的边界已经打开。我们有理由相信,眼下的事管局,无论上下,无论老幼,奋斗激情空前高涨,精神风貌空前昂扬,事业发展空前兴旺,正在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凝聚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一个脱胎换骨的新型管理局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实现。
新的一年孕育新的希望。2019年,着眼新的使命担当和时代要求,全系统要紧紧围绕“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基层建设年“三化一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推进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这里,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推动发展乘势而行
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转型。当前,随着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正面临着管理职能、管理模式、管理队伍“三大转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新时代新要求,
正确判断发展形势,深刻认识“三大转型”,以思想再解放推动管理大转型,统领全市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职能转型是核心。新时代赋予机关事务工作新的内涵,管理职能也应随之转型升级。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强管理”,要以落实“三个条例”、“两个办法”、“一个意见”为抓手,切实加强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行政管理职能的集中和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顶层设计,坚持治理法治化、职能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快建设机关事务管理职能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体系,做到职能资源整合优化、职能力量协同高效,促进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转型到位。一手抓“优服务”,要强化“一切为了机关干部职工的美好生活”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打通管理服务保障任督二脉,形成管理服务保障联动优势和综合效应,在强管理过程中提升服务水平。要始终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永远在路上”的导向,巩固和提升勤字品牌系列服务,把微创新、微刺激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各项服务中去,把我们的服务做得更用心更贴心更暖心更打动人心。同时,要促进机关财务、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物资采购等管理转型取得新突破,加强和规范机关内部控制管理,实现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转型全领域全覆盖。
(二)模式转型是关键。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宝荣同志提出了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发展“七化”命题,从方法论的角度为机关事务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模式转型解决的就是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路径的问题,就是运用法治化、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改造提升机关事务各项工作,就是实现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明年事管局工作的重点是三化一年,其中“三化”就是围绕模式转型谋划的。比如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目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力,以“需求驱动、技术驱动、转型驱动”为导向,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机关事务工作,加快推进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安全保卫、机关财务等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由传统人治模式向“信息多跑路、管理少跑腿”的现代模式转变。再比如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梳理机关事务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构建涵盖机关运行经费、资产、服务管理和能源资源消费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规范、调节、约束和控制功能,促进机关事务领域标准层级提升,带动模式转型率先突围。再比如推进机关事务市场化。落实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有关要求,在推行机关事务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资产运营与监管、公务用车出行保障、机关食堂集中配送中心、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等社会化路子,促进机关事务工作模式转型向纵深推进。
(三)队伍转型是根本。事在人为。职能转型了,模式转型了,队伍也要跟着转型,否则,高质量发展只是一句空话。一要转“脑子”。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特点规律和使命要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工作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同,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展现担当精神。二要转“结构”。抓住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的契机,统筹解决好人员老化、结构固化、思维僵化的问题,培养职业思维强、职业素养强和职业能力强等职业化队伍,充实资产经营、工程建设、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放到重要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转“机制”。完善人才选用、培养、管理、评价等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容错纠错机制,让善干、能干、多干的人少受委屈,让不担当、不作为的人无处容身,以机制转型促进队伍转型,营造良好人才队伍发展环境。
二、抢抓机遇,推动发展乘机而进
新时代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机关事务工作要敢于勇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坐等风来”没有丝毫成功可能,“不劳而获”更是背离时代精神。为此,我们这一代人要懂得迎合机遇,把握机遇,抢抓机遇,紧扣时代主题,厘清发展思动,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开启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新征途。
(一)抢抓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判断“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我理解,这一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比如,这一战略机遇期,正在完成“两个转变”——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事实上,这“两个转变”与我们推动的“三大转型”,其内涵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与我们推动的职能科学化、手段信息化、服务标准化,也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战略机遇,把战略转化为策略,把策略转化为方略,依托“时与势”的遇合,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全力打造机关事务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抢抓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三个条例”“两个办法”“一个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法规,覆盖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各领域,涉及到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财务管理、标准化工作及公务接待等方方面面,为新时代机关事务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我们要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法定职责必须为,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聚焦短板,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作实践,加快实施一批新的改革项目,推行一批新的创新举措,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转型落地见效。
(三)抢抓赶超机遇。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对标赶超、走在前列”目标,精心谋划“234”工作思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七个统一”的做法先后多次被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刊登,公务用车“四化同步”构想得到了中央车改办的充分认可,市领导对此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等等,为实现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开局良好也只是开局,一些工作还只是开了个好头,许多问题和矛盾还有待解决,一些工作还在低水平上徘徊,一些工作虽然具备了赶超的有利条件,但一步超越的力量还不够足实。因此,我们要牢牢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秉持如履薄冰的清醒,保持居安思危的冷静,进一步对标找差、对标立标、对标赶标,切实做到后发优势、补齐短板、改进薄弱,奋力实现从“跟跑陪跑”到“赶超引领”的时代跨越。
(四)抢抓奋斗机遇。新时代事管局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局面,我们不能小富即安、小胜则满,要进一步弘扬拼搏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以奋斗的姿态展现新作为,以奋斗的步调踏上新征程,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故事。一方面,要发扬“赶考精神”。始终坚持推动改革发展不停步,坚持奋发干事创业不懈怠,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机关干部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机关事务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作为赶考动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树立“答卷”意识。卷子写得满满当当,不等于做对了题目,更不等于得高分、得满分。要始终坚持“答卷”就是责任担当,自觉在“答卷”中积极作为,在奋斗中自我加压,在前进中迸发激情,在推进“三化一年”活动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到遇到矛盾不绕弯,面对困难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拖延,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
三、加码改革,推动发展乘时而为
我们要牢固树立“唯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始终坚持以改革推动转型、以转型促进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彻底转换老思维、老观念、老方法、老路径,迭代更替旧模式、旧标准、旧经验、旧习惯,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全覆盖的新型发展业态。
(一)改革胆子要再大一点。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央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国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大中国,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从未如此之近。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谈机关事务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特殊意义和现实价值。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革工作,如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体制改革、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四化同步”建设、公共机构节能“共建共享”模式等等,都从不同侧面表明,是改革凝聚了发展动力,是改革造就了新的发展格局。当前,机关事务三个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管理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迅猛来袭,新的问题矛盾扑面而来,我们有许多的不适应。面对这些,我们要摒弃束缚,放开手脚,始终把靶心聚焦到改革上,把精力投入到改革上,胆子再大一点,做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走以前想走而不敢走的路,努力贡献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常州智慧”。
(二)改革步子要再快一点。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进机关事务改革,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促使改革步子快点、快点、再快点。应该说,去年以来的改革成绩单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面深化机关事务改革仍时不我待,推动机关事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粗放保障向高效保障的任务还很艰巨,既要积极稳妥,防止出现重大失误,同时又不能太保守,必须加快进度。比如,推进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七个统一”制度、使用权证、权属备案、授权管理“四个配套”要加快推进,利用社会化力量、整合市场主体资源有效参与机关房产的管理要加快破题,房产管理三个信息系统建设要加快提升,等等;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四化同步”建设,平台公车集约化管理已经率先启动,后续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常态化的调度机制也要加快研究,尽早确定,公车管理保障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也需加快推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共建共享”模式,中节能研究院提出的行政中心节能六大系统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都没有拿出来。对此,我们要对照“三化一年”目标任务,倒排时序,小步换大步、大步换小跑,自觉克服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以大踏步的速度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每个层面的改革、每项具体的改革举措都落到实处,跑出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常州速度”。
(三)改革路子要再宽一些。改革路子宽一分,发展动力就强十分。深化机关事务改革,既要善于走大路,侧重于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举重若轻推动重大改革;也要勇于入小路,从细微处入手,举轻若重实施小微创新。一方面,要围绕新发展理念抓改革,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机关事务思维、理论和举措同步创新,用改革推开机遇大门。另一方面,要围绕“七化”命题抓改革,推动“治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机构职能化、手段信息化、评价绩效化”,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机关事务工作的绩效。再一方面,要围绕“三化一年”活动抓改革,推动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协调并进,为提升基层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总之,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来谋划改革布局,搞好改革设计,继续走好原有的改革好路子,不断挖掘寻找改革新路子,引导大家为改革创新献计、献策、献力,学先进找路子、动脑筋想法子,形成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常州模式”。
(四)改革落子要再实一点。改革,没有任何捷径,要“实”字在先,靠实打实的务实之举。去年以来,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谋划改革,设计改革,既推进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管理类改革”,又推出勤雨伞、勤务站、勤平安等“服务类改革”,为“三大转型”进行了很好的探路,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要把改革落子聚焦到谋实策、打实招、出实力上,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不搞纸上谈兵,不摆花架子,坚持问题导向和愿景导向,促使改革下探到辖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建设、“520、5100”名园名师工程等实践一线,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精神主动抓改革创新,以实干将改革进行到底。总之,深化机关事务改革,既要围绕重大项目、重要工作,也要触及基层需求、一线需要;既要上接天线,落实好上级的改革要求;也要下接地气,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这样的改革,才有推动力、发展力、生命力,也才能勾勒出机关事务改革发展的“常州版图”。
四、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乘力而上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对于正处在各项改革刚起步、各项转型刚启动的常州机关事务管理局而言,只有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多向用力、形成合力,把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才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责任重托,推动机关事务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一)保持定力。在推进发展新征程中,前进的道路绝不会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一定会充满已经遇到、将要遇到、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有效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确保高质量发展一路向前,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一方面,要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到讲大局、顾大局、为大局,充分体现一心向党的信念,迎难而上的勇气,脱俗超凡的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修身,严于律己,心存敬畏意识,胸怀无私情怀,既能对“变”保持清醒,又能在“不变”中坚定信心,常怀敬畏之心、戒律之心,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做到高压线不碰、红线不踩、底线不破,为推动改革发展集聚正向能量,创造有利条件。
(二)精准发力。抓而不准、抓而不细、抓而不实,等于没抓。许多工作干得不好,原因不是没有抓,而是没有深入抓、具体抓、精准抓;也不是因为没有干,而是干在了发文、开会、搞活动上,停留在了一般性安排和口头要求上。破除大而化之的习惯,树立精准发力的意识,是抓落实、促转型、求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要善于选“点”。紧扣“三化一年”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精准确定“发力点”,找准工作不力的问题根源,找出落实不力的原因所在。比如,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后资产运营与监管问题,物业定点服务供应商和装修定点服务商“两库”建设和运营维护问题,大中修和专业维修面广量多如何有效组织,这些都是具体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找准改革的切入点、研究解决点,在精准透视中找准方向,在选准抓手中奋勇突破,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另一方面,要善于做“局”。要把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贯穿始终,抓大局、抓全局,把“三化一年”与“234”工作衔接起来,与推动“三大转型”结合起来,精准谋划、精准研究、精准部署、精准用力,在关键点、关键时、关键事上聚焦、聚神、聚力,把难题一个一个攻破,把阻碍一个一个消除,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
(三)持续用力。无论是“234”工作计划,还是“三化一年”目标任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实现机关事务转型发展更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为之付出努力。首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始终如一、持续用力、善作善成,把指挥岗位搬到工作一线、搬到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持之以恒地解决“短板”问题,持之以恒地破解“瓶颈”问题,持之以恒地围剿“软肋”问题,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顿,一刻也不松懈。其次,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著,以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进,促进改革任务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完成。再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转变观念、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统筹协调、转变作风、锻造队伍上下功夫,一步接着一步、一浪高过一浪,马不停蹄、永不停歇,持续用力统筹推进“三化一年”各项工作。
(四)凝心聚力。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干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心”要凝到一起。要强化“一条心”的思想,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把心思聚焦到“三化一年”目标任务上来,做到“合心、合谋、合作”,同心同德谋大事,一心一意干实事,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砥砺前行。另一方面,“力”要聚到一点。要体味“一指禅”的意境,抱团发力、组团发力,把力量聚拢到抓管理、抓服务、抓保障上来,人心合体、心力合一,向同一个方向出拳,向同一个点上用力,做到“合力、合步、合韵”,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力量。
同志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场赛跑,不进则退。让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强化“赛道”意识,人人都当运动员,个个争当接力员,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干劲、全新的作为,向着更高更快更好加速冲刺,全力跑好“三化一年”这一棒,不断开拓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