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央车改办对我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督察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以来,我市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使命,以“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为抓手,以“规范使用、依法保障、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为导向,在深化管理、优化服务、细化保障上做文章,通过深化改革的探索实践,也收获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工作现状
依托公务用车管理“一张网”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四抓并举”上狠下功夫,促进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高效、有序、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各级机关公务出行用车保障。
1.“面上”抓统揽。坚持严格规范,强化制度建设,切实构建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车、管人、管用,不断提升公务用车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管好“车”。成立常州市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中心,出台中心管理规定和公务出行保障及保留车辆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二是管好“人”。制订驾驶员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等规范化制度,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素质、驾驶技术“三项教育”,不断提升驾驶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守法意识。三是管好“用”。印发机关公务用车派驻管理办法、使用管理督查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调度机制,严格公车调度操作规范、严格网上申请登记制度、严格车辆出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车辆管理使用效益。
2.“线上”抓统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全市一张网”,切实履行对全市公务用车统筹管理的职能。一是从组织领导上统。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条线贯彻,同步推进辖市(区)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统一纳入“全市一张网”,覆盖全市1327辆定向保障车辆,所有车辆均安装北斗导航系统。二是从技术规范上统。坚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联合省电信总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对平台建设进行技术攻关,制定公车管理的统一规范、流程。按照省定图样,除批准暂缓车辆外,保留车辆进行统一标识化喷涂。三是从条线联动上统。强化“一盘棋”意识,定期召开市、区两级公务用车管理研讨会,专题研究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做到“活动叫着、调研带着、平时管着”,形成条线联动、上下互动的公车管理新模式。
3.“点上”抓统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满足日常工作和紧急调配等用车需求。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重要任务。全力保障市“四套班子”及市领导跨区域重要公务出行、重大项目督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用车需要。二是重点部门。按照“先急后缓、保障重点、相对平衡”的原则,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合理调度安排,认真抓好民生、安全及公务出行任务较多等部门的用车保障。三是重大活动。今年以来,通过引进社会优质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向社会租用车辆近500台次,较好地保障了两会、“5·18”、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等重大活动,在弥补自身保障能力不足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公车保障运行成本。
4.“全程”抓督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六个不得、八个不准”规定,突出“三重四查”,构建公务用车常态督查机制,促进公车管理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在督查内容上,聚焦“三大重点”,即“领导干部用车”查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私车公油等;“主管部门履职”查有关规定是否执行到位等;“驾驶员行为”查酒店、宾馆、娱乐场所、景区、居民小区等非定点停车场所违规停放公务车辆等。在督查方式上,建立“四查”机制,即围绕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法定假日开展定期督查;围绕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对全市各级公车主管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围绕“八小时”以外时段不定期对派驻车辆进行动态随机抽查;围绕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监督问责对违规违纪线索进行举报核查,重大问题及时移交市纪委监委,推动督查工作到边见底,促进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取得实效。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公车改革后,暴露出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公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发挥不佳,公车集中调度受限,配套制度建设不健全,保留车辆少而影响工作效能等,需要认真梳理和着力破解。
1.平台功能相对滞后。加强“一张网”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的重要抓手。建设公车管理平台的初衷,是对车辆进行有序调度,从源头上控制违规用车。随着车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发现平台功能开发存在一定的误区,现有的简要查询、简易浏览等基本功能模块,虽能满足日常运行需要,但与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和实际管理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车辆资源自行科学配置等功能开发上还相对滞后,在车辆运营、维修、调度、保险、年检、加油、违章处理及监督检查等功能上还相对保守,平台信息录入与查询、数据统计与分析还不够准确、完整、全面等。
2.集中管理力度不够。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保留车辆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是提升用车效率、规范用车行为的有力抓手。考虑工作实际,很多地方都实行“集中管理与派驻使用”相结合的模式,在为公务出行提供便捷用车保障的同时,也暴露出“事多车少”“车多事少”等矛盾。如,有的单位人员多、公务出行多,派驻车辆超负荷运行,甚至还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有的单位人员少、公务出行少,派驻车辆“有事就用,没事闲置”,用车效率低下。实行分散派驻管理模式,平台“统”的集中度不够;遇有突发应急任务时,平台“调”的余地不足,在“忙的转不过来”与“闲的停在那儿”之间,公务用车使用效能得不到充分释放,很大程度上也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3.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等国家政策和制度规范落地后,虽已完成公务用车管理顶层设计,但按照政策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上还不及时,存有“坐、等、靠”现象。车改后,按照《关于完善配套政策持续巩固公车改革成果的通知》(发改电〔2016〕757号)精神,我市积极推进公务用车配套制度建设,自行制定车辆日常管理与使用、车辆维修保养、社会化租赁管理及司勤人员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管理制度,但在市、辖市(区)两级统管统抓、协调发展上,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从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到使用单位,普遍认为管车没那么复杂,习惯于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缺乏标准化的思维、理念、方法,致使“制度+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缓慢。
4.私车公用存有风险。公车改革后,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补贴,鼓励公务出行利用公共交通服务,“公车私用”逐步杜绝,但“私车公用”却逐渐普遍。客观地讲,公务出行选择“私车公用”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公务出行毕竟是公差公干,久而久之,受车辆驾驶人员个人综合素质所限,难免衍生出“私车公养、私车公油、私车公修、私车公洗”等问题。同时,私车公用普遍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其安全责任全部由车主承担,单位、政府、医保概不担责,一旦出现重特大事故,车主无力承担,机关人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有关工作建议
深化公务用车改革,不能有停下来歇歇脚的想法,更不能一劳永逸。我们应当着眼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系统思维,在“四化同步”上进一步探索实践。
1.打造“信息化”新版本。信息化是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时代要求,而“能知车辆数量、能查基本信息、能找车辆定位、能看行车路线”仅仅是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初始状态,“预约、调度、指挥、监管”也只是实现对车辆加强监管的基本手段。要真正发挥“一张网”的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扩容信息树形模块,把保险、维修、里程、油耗、回车、违章、预算(运行费用)、核算(运行费用)、检查及系统数据分析等“十大信息”植入系统,将信息保密、数据安全、权限管理等贯穿到整个平台,逐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体系,打造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平台升级版。
2.推进“集约化”新模式。集约化是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明确方向,以集中管理促进成本节约、规范使用,是公车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公务用车改革,还须进一步开阔思路视野,采取有力措施,围绕“车”做文章,在集约化上想办法,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常委单位及行政中心大院外、执法执勤等单位车辆进行整合调剂,优化资源配置,压减派驻车辆;对所有能够实行集中管理的派驻车辆和驾驶员全部收回,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使公车使用管理 “统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上促进“集约化”成果转化,确保公务用车保障集约先行取得实际成效。
3.构建“标准化”新体系。标准化是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必然选择。今年3月初,我市申报的机关事务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省标准化试点,公务用车管理标准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应着眼长远,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实效为导向,加强研究谋划,统筹整合资源,把标准化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融入公务用车管理全过程,加快构建公务用车“一项机制、三个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尽快制定出台常州市市级党政机关《公务出行三级保障机制》《公务用车处置流程》《公务用车购置更新流程》《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流程》等等,建立健全一套集“车辆与人员、基础与重点、配备与处置、使用与维护、监督与考核”于一体的标准化管理服务制度体系,促进公务用车管理标准化建设与机关事务现代化治理体系有机统一。
4.顺应“市场化”新趋势。市场化是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未来趋势。在公车改革初步实现“总量减少、费用下降、管理规范”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公务保障方式。构建“1+N”公务用车调配体系,把“市场化”作为深化公车改革的下一个着力点。“1”,就是依托“一张网”体系,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对保留车辆进行集中统一调度,切实提升公车使用效率。“N”,就是以“保障、节俭、效率、安全”为要求,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政府采购,整合N家社会优质租赁公司挂靠平台,拓展用车渠道和保障途径,制订机关租用社会车辆管理办法和服务评价细则,同步建立租用社会车辆供应商库,监督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公务出行用车保障覆盖率、安全性。
(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