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刘天培
温家宝总理近日就中央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强调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据相关媒体调查“三公”消费问题,已位居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人认为,要真正控制“三公”消费,须切实完善行政成本约束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三公”消费监督,从文化、制度、管理、监督等多层面分类别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
控制公务接待消费的举措
形成合理的接待文化。接待文化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包括接待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它直接影响着接待主客体的接待观念、价值和行为规范,在实际接待过程中具体表现在接待的方式、规格、消费行为和习惯上。受传统文化以及世俗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一个重面子、重人情、重礼节、轻法理、轻理性的社会,这种习俗在公务消费中也有所体现,以为客人来了,不加以招待就是小气、就是不近人情;以为不大吃大喝、高规格接待就是不重视客人。
事实上这种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塑造了一种以高消费、公私不分为特征的新的公务消费文化,这又反过来助长了公务接待方面的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的流行。因此,必须培养公仆意识、成本意识,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健全规范的接待制度。接待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合理,是导致公务接待消费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要从接待范围、对象、规格、标准以及接待程序上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制度,一定要全面、细致、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要从上面带头做起,各级坚决执行,不然就会形同虚设。比如,现行的一些制度脱离实际、规范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如差旅费和出差伙食补贴标准还是早年制定的,明显脱离了现行宾馆、酒店住宿和用餐消费实际。如果完全按照标准执行,出差人员和接待机关都难办。于是,派出单位只好对出差人员的一些违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级部门对来自上级部门的出差人员进行补贴。同样,制度规范本身不健全,如在程序、内容方面安排不当,或者模棱两可,或者不具体、难以操作,这也很难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容易刺激违规消费的发生。
强化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在财政体制对公务接待的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腐败隐患有:大量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的存在,成为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这些游离于常规监督之外的资金,为各种违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成为大吃大喝、乱发补贴、公款送礼的资金来源。同时,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这极容易使财政预算变“软”,约束乏力。加之政府各部门既是公务接待规定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规定”的直接受益者,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这极容易使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经济人”本性得到释放和扩张,为自己的公务接待活动多安排预算,或者是在预算执行中寻隙自肥。预算执行弹性空间大,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在执行中往往变动很大,在实践中预算的变动往往就由政府首长或财政部门决定,方便和纵容了公务接待中的违规行为甚至腐败行为。
建立新型的接待体制。我国现行的接待体制及机构,全国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更没有形成上下统一的工作体系和机构,地方的接待机构的性质、职能、编制、名称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各级、各地要求不一,管理不严,职能也不同,由此产生最大的弊端是接待机构仅对本级政府和领导负责。建立新型的接待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从上至下的、双向负责的自成体系的接待体制。这个体制必须解决这样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上级接待机关对下级接待机构要有约束力,下级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接待机关要求,避免同级政府或领导的不合理的强势干预。二是省市以下设置单一的接待机构,避免机构、人员的重复设置,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立统一的接待基地,构建自成体系的接待网络,在全国设立标准统一的接待宾馆、饭店,规定统一的就餐标准。四是上级接待机关和领导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好各项接待制度。
控制公车消费的举措
坚持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关于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早已制订了详细明确的制度。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开展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购买汽车的契机,坚持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从预算、控购、采购、支付等多渠道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
稳步开展公务用车改革。要逐步推动公务用车改革。目前可在借鉴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大试点,对试点市、县党政机关车队和司机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向全社会推广。“据在公车改革中先行一步的淮安市滨江区统计,改革前175辆公车,每年每车的平均费用是6万元,全区总计1350万元/年。改革后预计可降到900万元/年,每年可节约450万元,节约率达33.3%。”加强公车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一是要建立健全车辆的各项管理制度,如严格登记出车记录,杜绝公车私用,实行定点维修和加油。二是实行单车核算制度,对每台车的油耗进行定期测算,确定合理准确的单位油耗;对每台车的维修实行档案管理,避免重复维修和防止弄虚作假者;对行车里程进行精细管理,防止公车私用。三是实行GPS全程控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给车子配置上GPS装置,对车子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管理,彻底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控制公费旅游的举措
规范出国(境)手续的审批制度。首先要对公款出国(境)总量实行控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公款出国(境)总量越来越大。国家为此耗费了巨额资财。所以中央部门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每年要在出国人数的总量上进行控制,预先设定一定的指标;对于到国(境)外进行一般性考察学习要尽量控制,对于疑似以考察、学习、培训、招商等为名实为变相公款旅游的,要坚决不予批准。其次,对于拟报批出国的人员,要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要把出国的事由、行程、所需经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纪委、监察、外事部门要接受群众的举报。
严格控制出国团队的人数和行程。在对每次组团的人数要严格控制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整体行程的控制。对于一般性的事务考察,最多不能超过七天;对于确实有重大考察任务的,最好也不要超过12~15天。
重点加强出国所需经费的管理。要严格执行2008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和经费控制,从源头上封堵使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歪风。外事等把关、审批部门,要结合行程、线路和所在国的消费标准,从严审核出国所需经费额度,使其出国后无法改变线路和行程。
对线路和行程实行全程监管。一是建立指定的海外接待机构,专门负责国内出国团组的接待安排,不容许通过旅行社或中介机构安排接待,防止弄虚作假到未经批准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或擅自延长在国外(境)的停留时间用于观光旅游;二是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随团出国,比如由纪委、监察部门制定人员轮流参加,最好由随团的翻译人员担任,如果负责监督的人员参与弄虚作假或监督不力,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三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全程监控,比如采取GPS机定位等手段和技术,防止偏离既定行程,绕道去风景名胜区旅游。
建立廉洁政府是世界潮流,是现代政府的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有效地控制好“三公”消费,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真正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节俭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