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副市长徐华勤就常州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作出批示
发布日期:2023-08-18

近日,副市长徐华勤就常州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作出批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推进全国首批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过程中,思路多、办法多、举措实、效果好,值得肯定。希望继续以创新试点为契机,在‘管好家底’的基础上,更加‘盘活家底’,实现闲置资产更高效率的共享共用、循环利用,推动全市公物仓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2022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展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动争取、认真准备、积极申报,于9月被列为全国43家创新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试点开展以来,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紧扣“公物仓运行体制机制优化”工作任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构建行政事业性公物仓管理新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路径”。相关做法多次得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肯定,先后被国家及省、市新闻媒体报道,《探索公物仓运行机制“常州路径”》等经验文章被国管局《机关事务工作动态》《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等录用。

重塑资产管理“四梁八柱”,夯实公物仓建设基础。

一是坚持高起点设计。科学编制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方案,第一时间成立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机关事务创新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吹响创新试点建设号角。二是坚持成体系架构。联合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公物仓管理“两办法一细则”,实现资产从配置、借用、调拨、处置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坚持标准化引领。在全省首创《常州市星级公物仓考核指标评分细则》等标准,从公物仓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实体仓创建、平台运用、“四级联动”运行机制推进、日常管理及运行效能等5个方面10个小项列出具体标准,鼓励各辖市(区)对照标准开展星级创建。四是坚持信息化支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公物仓管理深度融合,依托江苏省党政机关公物仓平台,打造数字公物仓、智慧公物仓、智能公物仓,实现“一站式”调剂。五是集约化管理。突出统建架构、统筹谋划、统一管理“三统”核心要素,围绕调得高效、调得精准、调得及时目标,加强把控预算编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可调剂和集中管理资产,做到资源集中、效能提高。六是全域性统筹。整合市级、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资源,按照“集中+分散”“虚拟+实体”“线上+线下”工作思路,构建以虚拟仓为主、实体仓为辅的纵向联动网络,建立全市范围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调剂运行机制,实现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资产共建共享共用。截至目前,纵向四级联动涵盖虚拟仓近500个,实体仓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七是品牌化塑造。制定管理“一本通”、制作宣传折页,设计logo标识,进一步深化公物仓品牌印象和文化内涵。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载体,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文件出台、首单首例调剂、联动仓揭牌等重要契机,加强宣传报道。《常州: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等6篇有关公物仓理论文章在新华社、《中国机关后勤》杂志、《机关事务工作动态》、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平台发布;《积极探索公物仓运行机制“常州路径”》《常州首家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联动仓今日揭牌》等30余篇次报道在新华网、交汇点新闻、荔枝新闻、省农业农村厅网站、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微信号及网站等省级平台发布;《市级存量办公用房直达社区一线》《“常州特色”公物仓》等10余篇次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等市级平台发布。八是研究性探索。主动与专业机构、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专业指导,不断解决公物仓运行中“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权限边界不清”“管理流程较为繁琐”等问题,研究形成公物仓仓储管理、日常管理、维修管理等经验理论,在《中国机关后勤》上发表《七个维度探索机关事务管理一体化》理论研究文章,为公物仓建设打下理论基础。

串起运行机制“七新连珠”,打造公物仓建设亮点。

一是协调优化,资产管理有新机制。在财政“资产云”系统设立公物仓专用账户,将公物仓资产与其他资产进行区分,保证公物仓资产账目清晰,使得公物仓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拥有独立的操作空间;推动财政“资产云”系统与公物仓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找到资产信息录入、上线的交汇点,使全市范围闲置资产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剂;推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资产联享新机制,与财政部门密切沟通,将部分通用资产、通用设备、实验仪器资产等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进行调剂使用,拓宽资产应用广度。二是盘活存量,入仓资产有新利用。与财政协调协同,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时,需先到公物仓进行调剂,仓内有同类资产的,应优先调剂使用,调剂不能满足需求的才能进行配置,夯实公物仓在资产配置时的“优先”地位,并结合政府机构调整、“放管服”工作推进、社区公益服务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街道、社区寻找资产需求,发现一单、推进一单、成熟一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公物仓累计入仓资产7255件(套),金额达7252.86万元;累计调拨资产331批次,资产2447件(套、间),节约财政资金6410万元。三是多元合作,服务水平有新提升。通过多元合作并借助第三方资源,培育专业型管理、工匠型维修和管家型保障三支队伍,切实优化资产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服务和体验。四是完善内控,节约提效有新变化。切实加强公物仓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主动关注资产利用成本与节约效能,明确公物仓资产归集、调拨、借用、处置审批及公物仓信息系统等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资产入库出库、安全卫生、维修(再利用)、包装运输等方面的七大管理细则,促进公物仓管理机制最优化,资金支出最低化。五是携手公益,资产处置有新路径。与市财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总会联合,在“公物仓”基础上打造“公益仓”,将到仓后仍闲置但有慈善使用需求的资产纳入“公益仓”,充分发挥国有力量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引导作用,真正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更好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六是融合共进,垂管联动有新发展。联合市公安局、税务局、消防救援支队、边检站,共同推动垂管单位公物仓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应入仓、必入仓、鼓励入仓、紧急入仓”的资产入仓机制、应急救援物资的调剂使用机制、闲置房产等国有资产的盘活利用机制。七是多点开花,分仓建设有新特色。指导各辖市(区)分仓建设稳步推进又各有侧重。溧阳市提出并实践办公家具由公物仓统一配置,取得了良好成效;金坛区运用“大公物仓”管理思路,将捐赠、应急等物资纳入公物仓管理;武进区构建公物仓“1234”现代化运行体系,建设实体仓4000余平方米,创新设立“公益仓”;新北区与区财政设立公物仓专用账户,促使公物仓管理更加专业化、可操作。天宁区将公物仓挑选作为资产处置前道程序,有效提升资产盘活率;钟楼区充分利用负一楼过道,通过简单改建,建设实体仓,创新设立“维修仓”,做到小修上门、中修进仓、大修返厂;常州经开区探索“资产+资源”利用新路,与市场监督部门合作,将罚没物资纳入公物仓管理。

善用节裕为民“四则运算”,着眼公物仓建设未来。

一是“加”强政策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为公物仓建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常州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初步建成了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公物仓,不断推进资产共享共用,实现资源经济节约、充分利用和集中共享,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只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就能推动公物仓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不断攀升,在节约型机关建设、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是“减”少思维定势。实现公物仓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去谋划、去实践。引入系统思维、发散思维,能突破传统边界、打开上升空间,推动公物仓不断转型升级、实现质变跃升,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三是“乘”势深度融合。公物仓建设离不开理论研究和专业参与,加大与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专业指导,以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切入点,不断突破公物仓现行运行中出现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加快培育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不断提升公物仓在资产管理“管、调、用、灭”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融合度,使国有资产管理与公物仓建设有机融合。四是“除”去部门壁垒。公物仓建设离不开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资产主管部门的鼎力合作,离不开资产使用单位的全力配合。在公物仓建设顶层设计时,要清晰界定财政部门、机关事务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公物仓管理中的“四方职责”,汇聚各方力量谋大事。

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用党政机关“紧日子”换来老百姓“好日子”,守正创新、砥砺奋进,高质量完成全国首批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努力为全国、全省机关事务同行先行先试、探索路径。

(局资产管理处 钱锦涛)

 

主办单位: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2层

电话:0519-8568581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8

苏ICP备05003616号